上海高考网
上海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高考网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高考上海站 > 高一年级 > 高中课改 > 正文

上海“二期课改”中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普及手册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匿名 2009-11-25 18:24:20

摘要: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标准是各学科课程贯彻落实二期课改《课程方案》的基本文件。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课程作出总体规划,提出学科课程的全面质量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代表人民利益对学校教育所做出的法规文

  摘要: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标准是各学科课程贯彻落实二期课改《课程方案》的基本文件。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课程作出总体规划,提出学科课程的全面“质量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代表人民利益对学校教育所做出的法规文本,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是教材编写与审查、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标准是各学科课程贯彻落实二期课改《课程方案》的基本文件。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科课程作出总体规划,提出学科课程的全面“质量标准”。

  回眸

  课程标准制订历程

  [新闻背景]

  2004年12月3日,市教委在市教委教研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7个学习领域的20种《学科课程标准(试行稿)》,这将使上海“二期课改”奉行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改革精神具体落实到各学科课程、教学有了标准的统一“度量衡”,标志着上海二期课改进入了逐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节点]

  1997年上海“二期课改”各学科课程标准开始起步,历经准备、起草、试验、修订等阶段。

  1997至1999年作为课程标准制订的准备,编写并发表了《面向21世纪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1999年开始按上海《课程方案(初稿)》的要求和《行动纲领》的要点,制订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2002年各学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发表,连同按此编写的各学科起始年级教材,于当年秋季进入151所作为课改研究基地的中小学进行试验,逐年滚动推进。期间,在教材编写实践和学校教学实践的检验的基础上,又对《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全面修改。

  2003年至2004年经过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审查和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审定,最后经市教委批准,《课程标准(试行稿)》终于正式面世。同时面世的还有同步进行编订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

  [参与者]

  课程标准的制订历时7年,直接参与制订的专家、教授、中小学骨干教师有500余名;参与讨论、修订的院士、科学家、工程师、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和社会有关人士逾万名。

  突破

  四大特点体现先进教育思想

  一条主线:从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

  与原有的课程标准相比,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主旨,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全过程,对各学科教学进行了既符合新时期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又具有学科特点的定位。如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全面反映物理与生活、技术和社会的广泛联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基本定位:从片面追求文化知识传承转向重视学科的育人功能

  在新课程标准的制订中,将学科知识学习与学会做人道理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各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达成中实现育人的功能,这是一大特点。各学科课程标准,既规定了本学科各学段的学习范围、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又列出了学科知识与德育渗透的切合点,有的还加以细化。如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历史事件了解社会发展轨迹,进行唯物主义的教育。

  设计方向:从单一的学科“双基”转向多元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从单一的学科性转向多元的课程整合。目标从单纯的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一维”转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从过分强调各学科自身体系转向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如课程方案的课程目标,突出了阅读与交流表达、科学探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合作与组织、自我管理与规划等能力的培养;重视国家意识和政治信念、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承担精神、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的态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的培养。

  变化焦点:从单纯注重教学转向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和优化

  从单方面注重教学转向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和优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着眼点。这次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提出建立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这就从课程体系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提供了保证。此外,各学科课程标准还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如物理课程引入了数字化信息实验系统(DZS),地理教材运用了光盘,数学加强了图形计算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解疑

  《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

  问:为什么要用学科《课程标准》代替原有的学科《教学大纲》?

  答:过去制订和颁布的《教学大纲》,主要是以各课程的学科知识自成一体的,侧重介绍教学的重点、难点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是用来指导教师教学的,具有局限性。尤其是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层出不穷,以及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边缘模糊,更由于教育观念的变化和教学方式的完善,使得《教学大纲》的质量和容量都存在缺陷。

  而《课程标准》,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涵盖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先进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可以说是各学科教学的经典“蓝本”。

  两者奉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价值取向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之间的具体区别在于:

  立足点不同

  教学大纲——立足于教学的层面,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作为教师上课的依据。

  课程标准——立足于课程的层面,重点关注课程的各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目标上不同

  教学大纲——只是在教学内容与要求的角度提出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提出目标,把学科目标作为整个课程目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结构上不同

  教学大纲——主要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建议等组成,局限于教学范围。

  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和课程保障等部分,并提出相应的可以操作的指导性意见,内容范围扩展到了整个课程的层面,比教学大纲更具有可控性、可测性和可操作性。

  精选

  各学科课程经典“说法”

  上海“二期课改”中小学课程标准,由《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学科课程标准》、《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和《研究型课程指导纲要》组成。

  各学科《课程标准》

  一、语言文学学习领域

  要点:掌握语言交流工具提高基本文化素养

  语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要特征。

  通过这个领域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母语及外语,为人与人交流和跨国交流打下语言基础。

  语文(1至12年级)

  [课程定位]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学段定位]

  小学阶段——从阅读突破,重视语言积累。

  初中阶段——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重视语文综合学习。

  高中阶段——从演讲突破,巩固听、说、读、写的基础,提高文学修养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外语(1至12年级)

  [课程定位]英语是中小学阶段一门主要的外语语种,也是上海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知识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本质特征。

  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要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拓展视野,汲取知识,发展个性,并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段定位]

  小学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基础和发展阶段,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高中阶段——提高和过关阶段,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兼顾听、说和写的能力的提高,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得和习得的其它词汇的数量,只有下限,没有上限,要求学生理解,没有固定的词汇表。

  小学毕业生核心词汇量不少于500词,总词汇量不少于600词;初中毕业生核心词汇量累计不少于1600词,总词汇量累计不少于2100词;高中毕业生核心词汇量累计不少于2300词,总词汇量累计不少于4200词。

  二、数学学习领域

  要点:学会数理分析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重要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

  数学(1至12年级)

  [课程定位]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是一门主要课程。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体现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现代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学段定位]

  小学阶段——突出数感和算法多样化,重视数学问题解决。

  初中阶段——打好数学基础,加强数学探究,培养数学思考,发展数学能力。

  高中阶段——拓展数学基础,加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提高数学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一般计算器(如科学计算器、函数型计算器)应成为学生在数值计算和探索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学具,“机算”与笔算、口算都是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在高中阶段,进一步提倡使用图形计算器。

  三、自然科学学习领域

  要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合分一体设计优势互补

  自然科学学习领域,承担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任务,与其他学习领域一起共同实现上海市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目标。

  上海市中小学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由小学自然、初中科学、中学物理、中学化学、中学生命科学和高中科学六门学科组成。

  自然(1至5年级)

  [课程定位]小学自然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任务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

  科学(6至7年级)

  [课程定位]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入门课程,本课程安排在一至五年级自然课程之后、八至九年级的分科科学课程之前,是一门承上启下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帮助学生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

  物理(8至11年级)

  [课程定位]物理学是以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重要学科。

  物理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过程和方法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是中学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9至11年级)

  [课程定位]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生命科学(8、9、11年级)[

  课程定位]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生命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不断交叉融合、发展更新,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日益显示出其带头学科的地位。

  生命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科学(12年级)

  [课程定位]高中科学以物质、能量、信息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为综合的基本线索,有机整合自然科学学习领域各学科课程科学知识,强调科学知识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科学的整体认识。

  四、社会科学学习领域

  要点:感悟人文体会历史实践体验陶冶情操

  上海市中小学社会科学学习领域,以所属学科课程内容的相互关联和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依据构建的课程整体,由小学的《品德与社会》、中学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社会》等课程组成。

  社会科学学习领域课程,以实践体验为重要学习途径,以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逐步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主要任务。

  品德与社会(1至5年级)

  [课程定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综合原思想品德、社会、生活与劳动等课程以及相关的专题教育基础上重新建构而成的综合性课程。

  历史(6至8年级、10至11级)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学是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中学历史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培育人文素养,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地理(6至8年级、10至11级)

  [课程定位]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中学地理课程对于学生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具备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

  思想政治(10至12年级)

  [课程定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高一年级围绕社会经济生活,高二年级围绕社会主义政治生活,高三年级围绕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选择人生道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按规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予以保证。

  社会(12年级)

  [课程定位]十二年级开设综合性的社会课程,这是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更高层次的整合,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

  五、技术学习领域

  要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技术学习领域,是提供学生掌握现代技术和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态度、技能的重要渠道。设《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两门课程。

  信息科技(1至11年级)

  [课程定位]普通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载体,以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一起学为基本学习过程,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重要的基础课程。

  劳动技术(4至11年级)

  [课程定位]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

  六、艺术学习领域

  要点:培养文化艺术修养增添幸福生活情趣

  艺术学习领域课程作为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分科《音乐》(含《唱游》)、《美术》和综合的《艺术》三门课程组成。

  音乐(1至7年级)

  [课程定位]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它对于提高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美术(1至7年级)

  [课程定位]中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在艺术学习领域中,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艺术(8至12年级)

  [课程定位]艺术课程是在美术、音乐分科课程的基础上,为帮助学生丰富艺术审美经验、提升人文素养、开发多元智能、激发创造思维、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完善人格品质而构建的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基础课程。

  艺术课程以艺术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融汇,以及与人文、科学、技术等学习领域相关课程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艺术通感、迁移思维和整合素养的形成。

  七、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

  要点:掌握终身健身本领健身健心健智健美

  体育,对增强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与健身学习领域,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积极心态的重任。

  体育与健身(1至12年级)

  [课程定位]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以“健身育人”为主旨。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的课程理念。明确从“竞技体育”全面向“健身体育”转变,形成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身课程新格局。

  功能

  教师、家长、学生的“百科全书”

  《课程标准》,对教师、家长和学生有何用处?对此作如下提示。

  教师:教学的“指南针”

  《课程标准》,是教材的“教材”,具有统领教学的作用。因此,读懂《课程标准》,是适应“二期课改”的客观选择。只有精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理智地做好教学工作,而不是随意盲目的。

  家长:了解学校教学的“窗口”

  《课程标准》,对孩子1至12年级学什么、怎么学作了规范的叙述,是了解学校学科教学的载体。说实在的,如果家长全面阅读了所有《课程标准》,那么你可能成为半个教师,你在家庭辅导中就能掌握主动权。

  学生:学科学习的“浓缩本”

  《课程标准》,确定教与学的规定性及其内容和要求。学生如有兴趣看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并且有所心得,那么学习会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小编推荐

  【数学】繁复计算将成为历史

  【英语】口头从宽 笔头从严

  【语文】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

1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