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网
上海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高考网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高考上海站 > 院校大全 > 政策解读 > 正文

熊丙奇:我国高校进入“抢生源”时代?

来源:Qzone 2011-05-25 10:45:44

12
熊丙奇:我国高校进入“抢生源”时代?

   高考结束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考生开始填报志愿,各高校也开始招生宣传、生源竞争。北京大学今年推出优秀新生奖学金,其中全额奖学金为5万元;中国科技大学新生奖学金则包括“新生特别奖学金”和“优秀新生奖学金”两类。华中科技大学的“优秀新生奖学金”,每人奖励金额从5000元至1.5万元不等。联系到此前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的消息,有人据此认为,我国高校进入“抢生源”时代,高校已经意识到生源的重要性,因此开始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学生报考。

  客观上说,高校的这种主动意识值得肯定,但是不是我国高校的“抢生源”真正进入状态了呢?就在6月11日,广东省招生办便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高校招生宣传不得使用“保证全部录取”、“任选专业”等承诺性语言。这就让人疑惑:连录取的承诺、进某个专业的承诺都没有,更谈何享受某种奖学金呢?高校设立的奖学金,在吸引学生报考时有什么作用呢?

  依照现行的高考录取规则,除了各地最拔尖的学生 (比如前50名),学校可以完全承诺报考我校一定录取之外,对于大多数学生,学校确实是不可能作出承诺的。以北大为例,甚至有时连前100名学生报考,也不敢承诺能被录取——— 假定北大在一个地区的招生计划数为30人,如果前30名学生全部报考北大,那前40名的学生报考北大,也有可能不被录取。

  我国高考志愿填报,虽说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与兴趣选择大学,但整个过程是信息不充分的博弈,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报考某所高校,也不知道报考某校的学生实力如何。考生填报志愿只能以往年信息作为参考,正因为此,在以前实行传统志愿投档录取规则时,高考录取经常出现“大小年”情况,而实行平行志愿之后,这种情况减少,但要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学校十拿九稳几乎不可能。

  这就使高校的招生宣传与学生的志愿报考陷入困境——— 为鼓励考生报考,高校往往会“预估”当年的录取分数线,但真正的录取分数线必须到录取结束时才知道。于是,“预估”分数高了,学生不敢报考,录取分数反而低;“预估”分数低了,很多学生报考,录取分数反而升高。显然,对于学校招生人员来说,为了招到更多高分学生,往往采取低分政策,以“低开高走”,但这样一样,考生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两年前,广东地区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纠纷”,有高校招生人员被指忽悠考生,承诺某个分数报考一定录取,导致不少学生因此落榜。

  高校加大招生宣传、抢生源十分正常,可学校对自己看中的学生不敢作出承诺,这表明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从而使得我国内地高校的“抢生源”与国外高校的生源争夺大异其趣,上演的不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戏,而是一出出抢生源闹剧。

  具体而言,在国外大学招生中,用以争夺生源的武器主要是学校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服务(奖学金),因为学生和学校可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拿着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来选择一所大学,所以在招生时学校向考生展示的是学校的办学质量,承诺的是多少奖学金;而且,在求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教育质量重新选择,如若对学校教学质量不满意,可以提出转学申请,这“迫使”学校不敢怠慢学生,而是想尽办法让学生继续选择自己,留下来读书。

  而在我们这里,高校抢生源的方式主要有四。一是公关政府部门,“提升”在招生中的录取批次,从三本到二本,从二本到一本,因为录取批次越靠前,录取的整体生源必然更好。二是进行所谓的“自主招生”,要求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在填报志愿时把本校放在第一志愿(或A志愿),这其实是用录取政策抢生源,被指制造学校间的不公平。三是给予学生录取分数优惠,高校校内优惠加分与各类政府加分项目一起,严重影响高考公平。四是推出奖学金政策,目前少数内地高校承诺给予报考本校并被录取的优秀学生以新生奖学金,如前述北大和中科大等高校。

  以上这四种方式,只有奖学金这一方式有些“抢生源”的味道——— 这也是美国高校和香港高校的传统做法。不过,美国高校和香港高校招生,考生可以手握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自主选择,获得多少奖学金是在作出选择决定之前就知晓的,而在选择内地高校时,考生们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是能不能被录取,也因此高校其实对奖学金政策并不积极——— 没有奖学金,你还不是得报考?奖学金政策更像是招生的噱头、点缀。

  计划录取制度之下的“抢生源”,是难以引导高校把工夫下在教育质量、教育服务的竞争上的。内地高校当下呈现的“抢生源”场景,大多是在比拼录取优惠政策,这不是良性竞争,而只会拉大学校间的不平等。生源危机之下,高校确实需要“抢生源”,但要让高校能从教育竞争角度“抢生源”,需打破计划录取制度,赋予考生选择权,让学校和学生在升学录取和接受教育过程中能有充分的双向选择。

12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