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网
上海站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高考网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高考上海站 > 高中试卷 > 真题点评 > 正文

上海2011高考作文:引导学生学会语文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东方网 2011-06-13 09:17:12

上海2011高考作文:引导学生学会语文

  今年的高考曲终人散,现在已进入阅卷评分阶段。这些天来,沪上对高考的议论最多的,莫过于语文的作文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看到这一高考作文标题,无论是媒体、社会还是考生们,都给了相当高的积极评价,方方面面都认为这道作文题很有新意,既富有浓郁的哲学元素,又蕴含着一定的寓意与内涵,同时还有着那么一些淡淡的诗意。“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这看似两律背反的命题,如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展开写作,则可以引发考生广阔和颇具独特性、创造性的理性思考。

  无论是“一切都会过去”,还是“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样的题目不仅对考生,即便对明后年将走进高考考场的“准考生”或所有曾今参加过高考或未曾高考的人们来说,都具有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比如可以根据自身的体会与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与观点,科学和合理地阐明:哪些可以过去,哪些不可以过去。举凡社会发展、自然变迁、人生经历等等,都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的这个作文题,至少给出了这样一个启迪:即语文的学习重心、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也不仅仅在于对语文课本上若干课文的阅读分析与理解。对学生来说,培养起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更能让他们终生得益、终身受用的应该是:学会语文的真谛。语文的真谛是什么呢?应该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的审美感、语文的哲理性、语文的思辨性和语文的创造性。

  笔者以为,上述语文的真谛中,这些年来,通过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对语文的思辨性和创造性的强调似乎更清晰和明确了些。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怎样建立和实践具有思辨特色和创造特色的语文教学观,让学生真正学会语文?

  应该看到,语文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向来承担着人文启蒙、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命。而这些,很需要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见解。以往语文教学中所长期被人非议和诟病的种种问题中,很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学生缺乏创造性和独立见解,这在高考作文中显得尤为明显。因为具有“创造性和独立见解”的高考作文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所以,建立和实践具有思辨特色与创造特色的语文教学观,在当下和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是当务之急和长远之策。学生学会语文的标准自然是要掌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各个知识点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但能不能或者说有没有学会或体现出一些“创造性与独立见解”,恐怕更应是题中应有之意。比如见人所未见、说人所未说、想人所未想、悟人所未悟、做人所未做、成人所未成。比如,怎样能让今后每年走进高考考场的学生,在与类似“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高考作文题不期而遇时,能够不疾不徐、不慌不忙地展开一番探究与写作,既紧扣题目,不至于跑题,又能颇具创造性和独立思考,从而在高考这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相当从容、相当淡定地写出一篇比较好的作文甚或是一篇佳作。这应该是今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给我们大家尤其是语言教学界的一个启示吧。对语文教改的思索与探究,应该是不会过去的。

12
收藏